自2009年作為分水嶺,以阿里的互聯網BTB,BTC,CTC等模式的電子商務網絡交易平臺的崛起,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而隨著網絡成本的降低,網速,帶寬的不斷提升,交易信用體系的快速完善,移動硬件的“器官化”,這一歷史性的社會生活方式變革作為起點和核心根源,導致了整個中國傳統物流體系的根本性變革,學術上常稱為: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體系重建——
其內涵包括識別技術,定位技術,SAAS,HAAS,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供應鏈金融等等多個方面,其中快遞業是最先被凸現出來的行業。
快遞行業作為最廣泛的最深度最近距離與社群居民相關的大產業已然崛起(在資本市場上閃亮登場的新首富,和批量中國前百位富豪正說明這個行業的價值),然而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幾年間的持續47.5%的復合高速發展,和未來至少八年仍然將保持35%復合高增長的最大的矛盾或障礙,就集中在最后一公里,俗稱“最后一公里瓶頸”。
這一矛盾因為人力資源嚴重受限,成本快速攀升,既是行業痛點,也是社會化難點,而且越來越痛,越來越難!
鑒于此,過去五年來為解決末端問題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商業模式,其中較為有規模和較為集中帶來投資的行業是“智能快件箱行業”。
然而這個行業經歷過五年多時間的快速規?;l展,產生了相當多的發展中的問題。事實上,這個行業在2016年11月已經渡過了整個行業的拐點,標志特征是幾乎所有的行業企業啟動了全面收費。即便如此,行業的陣痛可能仍然會持續一年甚至更久些。
過去一個月,因為速遞易的停牌使得智能快件箱這個行業再次引發強烈關注和多方討論,其不也不乏各種唱衰的聲音與評論。鑒于此,筆者作為行業重度實踐、深度思考及行業觀察者有話要說!
筆者鄭重聲明,筆者絕對不是雷鋒,但筆者所有如下觀點表述、行業走勢判斷、邏輯分析,包括引入數據均歡迎所有關注這一行業的同仁和投資方等等各個方面的人士來公開針對性質疑、拍磚。筆者目的就一個,讓大家能真正專業的相對全面的認識這個行業,從而能讓行業盡快健康,有序的發展。
未來4年,將有30%的快件通過智能快件箱完成投遞
有一組基礎數據,大家必須了解——行業規模和通過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占比:
2016年日單8600萬,2017年日單1.2億,至2020年日單在2.8億左右(關于2020年快遞總量超千億的預測是最具權威的阿里相關高管的去年5月提出的,且受到行業內的高度認可)。
通過智能快遞柜投遞的快遞量占比2016年在6.8%,2017年會超過11%,未來四年內通過智能快遞柜投遞量會達到快遞總量的30%。當然,您完全可以不服這個數據的,但前提是先把末端投遞人員至少增加到現在體量的3倍!
而我只想問的問題是,現在咱現有站點的人員招聘很輕松嗎?站點都非常穩固嗎?別說你再增加三倍的人員。
大家由此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多么好的行業,既是智能化,信息化等的商業發展的應該倡導的典范,又是用戶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時空差問題解決的相對最優的途徑。哪里去找這樣既有商業價值,又極具社會價值,同時還是瘋狂逆經濟發展周期的好行業呢?
快遞產業鏈上必不可缺少一環
作為行業食物鏈的頂端,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布局自己的配送體系或物流輔助體系,比如阿里的菜鳥驛站,京東體系中的京東派、京東自提柜,唯品會旗下的品駿物流等等。
作為行業中游的各大快遞公司針對末端的“媽媽驛站”“鄰里”“速邸”“嘿客”或“順豐家”,包括一些結合快遞公司自身優勢來建立的末端配送的“OTO”服務店等等,幾乎每家快遞公司都在積極出手解決末端問題。
看到這些布局和嘗試,如果還是質疑這個行業存在的必要性,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以現在的情況看,電商直營或快遞公司直營的末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企業會如何呢?上面這些企業大家都可以去探究一下。末端網點的門店式,或“站點式”“棧式”的建設絕對不是簡單的上游產品投遞與用戶的一般性延申,它包涵了極其豐富的內涵。
因為除了單純的“快遞”這個產品之外,還包涵諸多的,諸如管理系統全新開發、組織管理模式的重塑,各種場景的落地資源掌控,還有智能硬件體系的云端管理及與用戶交互的移動互聯網平臺管理等等。
這些是電商平臺型公司,純正的快遞公司的優勢嗎?尤其是作為基礎業務量的來源支撐方面,就目前的體量而言,較為客觀的情況是,單一快遞公司的量還不足以支撐門店的成本,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門店的虧損及運營風險又由誰來承擔呢?能不能承擔的起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末端場景資源的有限,集約化派送,不僅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資源綜合化公平利用的基本要求。
在這個最核心問題上,大家是公平的。那么是不是超級電商就能一家獨大呢?我們還是通過數據和趨勢演變來表述——以最為成功和超級龐大的淘系平臺為例,自2009年市場占比95%以上到現在的整體趨勢是總單量在迅猛上升,但總體市場占比在逐步下滑。
誰在填補或是迅猛擴充這些份額?2016年的數據看,騰訊的微商占比已經超過8%,并且仍然在快速迅猛增加。大家再看看“有贊”的發展,還有類型化電商,如通信三大公司,諸多銀行,還有類似“小米”“華為”的用戶商城來的積分式訂單在增長,還有至少100家以上優質的垂直類細分品牌電商的快速崛起都在迅速的分流訂單。
不論是線上流量,尤其是線下精準流量太值錢了,關鍵是如何低成本的粘合及轉換這些流量?,F在所有的電商平臺出現的問題都是流量成本過高,幾乎所有的商家都在積極尋找相當低成本的流量來源。
越來越高企的末端配送成本,包括持續增長的人力管理成本,年輕人持續的末端配送工作意愿降低,還有日益突出的物流末端交通運輸瓶頸問題。由此可以預見的未來是:集約化配送模式是唯一解決的辦法。
當然,集約化處理的模式除了“智能快件箱”模式(能占到市場總量的30%-40%),還有社會場景綜合化利用的“人工驛站模式”,或者部分場景的兩者結合體(能占到市場總量的30%左右),剩下的延續當前的快遞人員直送能占到30%的比例。而即使是這樣的一種簡單延續當前上門的模式想要穩固住這一比例,也將會提升派費作為基本代價來實現(必須是用戶來買單,涉及到人力的模式一定是最貴的,這毫無疑問。順豐快遞一直是最好的代表)。
上海倉庫出租|上海小倉庫出租|上海化工倉庫出租|上?;瘖y品倉庫出租|上海倉儲配送|上海倉儲托管|上海電商倉庫|上海電商倉儲托管|上?;}儲托管|上海食品倉儲托管
http://www.queriesoflife.com(上海電商倉儲物流)轉載請注明出處